有時脫下鞋子或襪子時,會發現腳踝腫脹明顯,甚至留下深深的襪子痕跡,這很可能是「水腫」的典型症狀。
尤其在久站或久坐、女性月經前後,或生活作息不規律時,下肢水腫的情況更為常見且容易反覆發生。
如果你也經常受到腳踝水腫的困擾,本篇帶你了解腳踝水腫的常見成因與判斷方式,並提供5個簡單有效的日常改善方法,幫助你減緩不適,恢復輕盈雙腿。
4大腳踝水腫常見成因
1、久站久坐,血液循環不良
2、生理期前後、荷爾蒙變化
3、身體濕氣重
4、病理性水腫:心血管或腎臟疾病
如何判斷腳踝是否水腫
在家就可以輕鬆判斷腳踝是否水腫的方法!用手指按壓腳踝內側骨頭下方 5 秒,如果皮膚留下明顯凹陷且無法馬上回彈,就可能是凹陷型水腫。如果你早上腳踝正常、但傍晚變腫,多半是循環不良型水腫,和久坐久站、氣血運行有關。
改善腳踝水腫的5個日常方法
1、睡前抬腿 10~15 分鐘:靠牆抬腿或在床上用枕頭墊高雙腳,有助下肢靜脈回流,改善腳踝水腫。
2、熱敷+按摩足踝:每天泡腳 10~15 分鐘,加上按摩小腿與穴位(如三陰交、足三里),促進血液循環與水分代謝。
3、避免久坐不動:每坐一小時就起來活動,像是踮腳尖、走一走。
4、改善飲食,以清淡飲食為主
5、搭配去濕食物、去濕茶
<中醫師團隊研發漢方去濕茶包,有效去除體內濕氣、改善水腫體質>
水腫狀況何時應該就醫?
如出現以下狀況則需警覺可能是靜脈栓塞、腎臟病變、心臟功能異常等問題,應儘早就醫確認。
1、水腫是單側腳踝、伴隨腳部疼痛或異常變色
2、伴隨呼吸困難、泡泡尿、眼皮腫
3、腫脹持續超過一週不退
腳踝水腫的問題,可大可小!不是單純的外觀困擾,而是身體在告訴你:「水分代謝出問題了!」
我們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、搭配漢方調理體質,及早發現、及早處理!當循環順了,就連身體狀態、氣色都會變好。如果你也有水腫型體質、常覺得腳卡卡沉沉的,不妨就從今天起慢慢把身體調回理想狀態。